7月4日—7月6日,2022“跨界破圈·公益未来—社会组织影响力直播论坛”成功举办,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女士参与本次论坛,与行业伙伴们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下公益组织的突破性成长。
为帮助社会组织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实现后疫情时代下的转型升级,在黄浦区委统战部、区社会主义学院、区民政局、团区委的指导下,海燕博客、黄浦新联会联合上海BANG于2022年7月4日—7月6日连续三天共同举办了“跨界破圈·公益未来—社会组织影响力直播论坛”。
7月6日举办的第三场论坛围绕着“后疫情时代——公益组织的突破性成长”展开。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女士参与圆桌论坛,与行业伙伴共同交流在当下公益组织面临最大的困难或机遇,以及如何发展和转型。
论坛回顾:
问题:在这个特殊时期,你认为自己的组织或者你观察到的很多其他社会组织面临最大的困难或挑战是什么? 应对策略和建议是什么?
王志云:疫情已经不是简单一个偶发或是某一个特殊节点的事情了,它成了一个社会常态。这种情况就使得公益机构的发展风险系数更大、挑战更多;所以公益机构需要思考如何韧性发展。我们之前从增加机构韧性这个维度去考量发展规划,过去考量更多的是组织规模、业务增长、服务覆盖等等。我们在疫情当中恐怕增加的一个共识,就是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如何增强机构的韧性建设。
问题:很多社会组织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政府项目,随着政府预算紧缩,社会组织的业务也受到很大影响,社会组织是否需要改变战略,走向市场,拥有多元的收入结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王志云:其实基金会更重要的一个行业责任就是协助公益组织去整合社会资源;在过去若干年里,我们一直鼓励社会服务机构要实现多元化的收入结构,不要单纯依赖一个资源方;但很多组织已经习惯以政府采购为主要甚至唯一的收入来源;主动离开舒适圈的组织并不多。所以希望我们原来从未尝试过做社会化筹资的社会组织可以早一点进行这方面的部署;当然这种社会化筹资的能力不是一下子就具备的,恐怕要做好痛苦转型的准备。
问题:最后,请总结一句最想说的话,送给社会组织。
王志云:希望大家都能够去关注公众的力量。支撑我们这些机构存在的最原始的动因就是为了公共利益,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公众有没有感知到我们做的事情对社会的价值?了解我们后,他们是否愿意亲身参与?能不能够去影响身边的人,影响更广泛的非特定的公众群体支持公益?从某种意义上,这可能是验证我们是不是真的有存在价值的终极验证法则。
为期三天的直播论坛为助力社会组织突破成长,解锁全新的生存发展法则,一起赋能公益未来搭建了交流平台。未来联劝公益也会携手各行业热心公益的伙伴砥砺前行,为公益事业探索更加多元可持续的美好未来。